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近日访台,与供应链伙伴的会晤再次引发行业关注。黄仁勋在会上透露,将与台积电携手开拓机器人领域的新机遇。分析指出,台湾厂商在人形机器人关键组件的定制化设计和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未来商机无限,且有望成为美国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在降低成本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在18日的午宴上,黄仁勋邀请了供应链伙伴,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也应邀出席。黄仁勋强调,英伟达与台积电正在合作开发机器人、自动驾驶车辆等新兴市场。他对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此前已宣布英伟达在人工智能代理(AgentAI)、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车辆等三大机器人软硬件方案上的积极布局。
在美国消费性电子展(CES)的主题演讲中,黄仁勋展示了下一代ThorBlackwell机器人运算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在自动搬运和人形机器人领域具有显著优势,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大脑。
与此同时,美国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也在CES上宣布,特斯拉计划在2026年生产5至10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并目标在2027年扩产10倍,达到年产至少50万台。
在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方面,台湾供应链的作用不容小觑。例如,行星式滚珠螺杆等关键部件,由优士特精密等台湾企业占据市场先机。而上银、全球传动等公司也在积极开发相关技术。
台湾精锐、利茗机械、盟立、上银等企业在人形机器人关节驱动模块的减速机制造方面也表现积极。盟立表示,其人形机器人关键零件正在持续送样中,预计今年市场需求将更加明确,公司将继续增加资本支出,为客户设计所需的关键组件,开发产能。
东台集团董事长严瑞雄指出,台湾厂商在关节式谐波减速机和行星式减速机的制造上均有能力,只需将这些组件集成到机器人载体上。严瑞雄认为,台湾厂商在关节、马达等关键组件上都有巨大的商机,有望成为美国供应链的一部分。
盟立表示,台湾厂商可以从系统规划、人形机器人选型与制造、模块和减速机等关键组件,甚至控制器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系统配套集成程度越高,竞争力就越强。
然而,人形机器人的高昂成本是进入市场商用化的主要挑战。严瑞雄指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单价成本可能远高于目标价格。他强调,降低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台湾关键组件厂商将扮演重要角色。
严瑞雄认为,虽然目前人形机器人多以定制化设计为主,但随着成本下降和量产,标准版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市场主流,这也是台湾关键零部件厂商的机遇。盟立指出,要降低人形机器人的成本,提高产量是关键。台湾厂商在选择客户时,应考虑可行性高、工厂规模大、应用范围广的对象,以实现成本降低和市场份额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