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公布了2025年前景最被看好的10大行业,大家看看跟你的想法一致吗?与上一年相比,十大增员行业发生不小变动,但新能源和半导体仍然是增员的主力军。 尤其是电动乘用车,员工数量增长37.7%,成为全年吸纳就业的冠军。 其中,仅比亚迪一年就扩招了26万人。在连续三年的高速扩招下,这家巨无霸企业的员工总数突破96万人,跻身中国第一民营企业。 尽管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增速放缓以及内卷严重双重困境,但受出海驱动、智能化升级、购置税减免和以旧换新加速存量市场替换的叠加因素影响,有望持续爆发式增长。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含出口)将达1650万辆,同比增长近30%;国内销量预计突破1500万辆,渗透率超55%。行业的快速扩张,将继续撬动员工数量增长。而受新能源汽车推动,产业链核心上游的锂业也表现不俗,增员13%稳居第三。 过去两年,碳酸锂市场因供需严重失衡,价格出现暴跌,行业景气度下滑。但2024年经历“终端需求放缓、价格探底、停产减产”等市场调节周期后,驶入新阶段。今年,随着锂矿减产、动储市场需求增加,碳酸锂供需关系持续改善,行业有望进一步回升。 出人意料的是,新能源领域还跑出了一匹黑马——核电,增员8.5%位居第八,力压风电、水电。 实际上,自2022年开始,中国核电建设开始井喷式爆发,连续三年核准机组超10台。并且,去年8月中央在《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这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我国首次在如此高层的官方文件中明确使用“加快”一次来指导核电项目发展。 虽然,当前中国核电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但从发电量占比来看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按照目前的趋势,要到2060年才能达到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中国的核电建设潮,至少还要持续30多年,核电产业拥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与新能源旗鼓相当的是半导体领域。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分别以27.9%和12.3%的员工数量增长,位居第二和第四。而半导体板块爆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国产替代和周期性。 首先,国产替代空间巨大。自2018年以来,我国半导体产业就逐渐受到了外部制约,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部分产业链已经逐步实现了自主化,并打开了部分海外市场。 不过在一些高精尖领域,国产化率依旧偏低,仍存在着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其次,半导体逐步走出下行周期。半导体是典型的具有明显周期性的产业。受AI、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三大需求驱动,半导体市场呈现需求回暖、价格反弹、产能扩张的周期性复苏。而半导体作为新质生产力重要引擎,预计2025年仍将是市场热点主题。整体来说,新能源和半导体占据了十大增员行业中的一半,是当之无愧的新就业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