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是近年来讨论很热的话题,特别是紧固件行业。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竞争格局趋于饱和后的必然现象。具体表现为大量中小企业涌入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门槛相对不高,导致竞争的核心往往集中在价格战上。 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企业不断压低报价,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甚至逼近成本线。这种“没有发展的增长”或“低水平重复竞争”,不仅让企业疲于奔命,难以投入研发创新和品牌建设,也让整个行业陷入“越努力越不赚钱”的恶性循环。 01光伏行业为什么突然“不卷”了? 7月24日,在2025光伏行业供应链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理事长曹仁贤在台上说了一句话:“行业要自律,要杜绝低于成本价的报价”。台下掌声雷动,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次“自救”。 过去两年,光伏行业有多惨?多晶硅从80元/千克跌到35元,硅片从2.4元/片跌到1.03元,跌幅超过50%。企业不赚钱,资本市场没信心,供应链摇摇欲坠。因此,工信部开了一场座谈会,主题只有一个:“光伏行业低价竞争,必须整治”。 02紧固件行业还“卷”吗?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紧固件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截止至2024年初,我国登记在册的紧固件企业超21000家,其中以2021年为主要注册热潮,当年注册企业数量为2231家。但2024年仍旧存续的企业只有不到14000家,超过40%的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出局。 海外市场的竞争也同样激烈。根据2025版第19期华人地区《螺丝产业大全》的数据显示:2020年到2024年,中国紧固件出口单价从2.38美元/千克,在起伏不定中跌到2.05美元/千克,河北省的出口单价一度跌到1.09美元/千克。中国紧固件行业的“卷”正在从国内市场蔓延至海外市场,螺丝厂的利润正在不断被侵蚀。 03那紧固件应该怎么做呢? 光伏行业是怎么“反内卷”的?螺丝厂能不能抄作业? 答案是肯定可以的。 第一、技术升级,做“高附加值”的螺丝。 光伏行业淘汰落后产能,靠的是技术领先。螺丝厂也一样,别再做“大路货”了,去做: ● 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螺栓 ● 航空航天的钛合金螺丝 ● 风电核电的高强度螺栓 ● 医疗电子的高精度螺丝 做别人做不了的螺丝,才能卖别人卖不了的价格。 第二、供应链优化,别被原材料“卡脖子”。 除了技术升级,工厂的原料管理也至关重要。光伏行业的硅料、硅片、电池片,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供应制度。螺丝厂怎么学? ● 和钢厂签长期协议,锁定价格 ● 集中采购,降低成本 ● 关注钢厂的优惠政策,别错过“窗口期” 成本控制,不是靠压榨利润,而是靠战略采购。 第三、市场多元化,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光伏行业通过技术迭代与产能出清实现“不卷”,而紧固件行业正处在类似转折点:短期阵痛不可避免(企业淘汰、价格竞争),但高端化转型已现曙光。未来需以技术升级替代成本厮杀,从“世界工厂”转向“高附加值制造”,才能真正终结内卷周期。